您的位置: 首页 >> 干部教育 >> 详细内容
找准定位 躬身入局 助力忻州加速跃升后发争先
发布时间:2022-05-19 11:18

张文伟

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、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“北引擎”,是省委省政府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,推动山西更好地服务和融入雄安新区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,是构建全省“一群两区三圈”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的重大举措,对引领带动全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,更为忻州带来了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的开放融通发展机遇。扛牢重大使命担当,我们必须自觉对照省委布局,落实市委部署,在“谋局、强基、赋能、蓄势”上找准定位、躬身入局、履职尽责,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强势起步贡献力量,助力忻州加速跃升、后发争先。

顶层设计谋“局”

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省级重大战略,需要以“高”为标,以“先”取胜,以超前理念强化顶层设计。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划,先后出台了两个指导意见,为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基本指导。忻州市委紧密结合实际,确立了“2573”总体思路,完善了“1+2+N”规划体系,明确了“一枢纽四地”战略定位,为忻州区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和实施路径。

落实省、市部署,必须全方位把握太忻一体化经济区“南融、东进、内联”的整体战略布局要求。一是南融,强化与太原的协同发展、错位发展。全方位推动两市产业创新协作耦合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、生态环境共保联治、文化商贸互动交流。深化产业分工合作,构筑太原产业首脑—忻州落地承载的分工格局,实现优势互补、错位发展。二是东进,强化与京津冀、雄安新区的融通发展。依托特色产业优势、资源优势,谋划建设雄安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园,深化对雄安新区上下游产业的服务保障功能、外迁企业的产业承载功能。三是内联,强化忻州区内的空间布局、县域协作、政策协同。构建形成以忻州中心城区(含忻东新城)为核心,以连接忻定原和繁代五两大城镇组团的雄忻高铁和108国道为双轴,多点布局先行启动区的“一核双轴多点”空间布局;探索实施忻州市西部8县在经济区的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强化市域内在融资、用地、技术、人才、管理等核心要素的协同保障。

产业培育强“基”

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首先是产业发展先行区,应该是“产”“区”高度融合,“以产兴区、以区促产”良性互动的高能经济增长区,必须把产业培育作为首要任务、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支撑,不断提升产区融合水平和发展能级。忻州区有特色产业基础和土地空间潜力,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先导性、战略性、标志性产业为引领,产业园区承载,集聚集群推进,着力构建支撑一体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
落实省、市部署,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方向,立足自身助力重大项目建设。一是基础设施先导。推动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先行先导。围绕南融东进,推动雄忻高铁、集大原高铁、太忻大道建设和太忻城际公交、城际列车开通;围绕协同开放,推动忻原大道、五台陆港和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建设;围绕共建共享,推动滹沱河供水工程、坪上水库等调蓄调水工程,为经济区提供用水保障,推进燃气、供热、电力、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。二是产业园区承载。坚持开发区第一阵地,充分发挥忻州、原平、定襄、繁峙、五台等五大省级开发区的产业承载作用,优化项目区域布局,推动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向开发区(园区)倾斜。三是集聚集群推进。发挥资源优势、铝工业基础优势、文旅和杂粮等产业优势,突出先进制造业定位,重点打造“新型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百亿级半导体、新型绿色能源、专业化品质化高端化现代服务业、生态文旅康养、优质高效现代农业”七大产业集群,建立以链主企业牵头、配套企业集中布局的区中园、园中园,推动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。

创新驱动赋“能”

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应该是转型发展的示范区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,必须坚持创新第一动力、人才第一资源,全方位激发创新活力,加快提升发展能级。市委坚持把培育创新生态作为推动经济区发展的基础性、战略性工程,加快构建太忻科技创新共同体,以创新赋能经济区建设。

落实省、市部署,必须按照产业数字化升级、人才高端化引育、机制高效化改革的要求,推动改革创新落地见效。一是打造太忻数谷新引擎。按照“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”,围绕建设“两区多园”,以全要素功能服务,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努力把太忻数谷打造成为经济区抢占未来发展高地的重要依托、强力引擎。二是搭建人才技术新平台。按照人才“引育留用”、技术“产学研用”,推进协同创新中心、重点实验室建设,持续引深省校合作,签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、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,全面促进人才流动和科研资源共享,不断提升人才技术吸引力、集聚力。三是重塑体制机制新优势。按照省委“普遍构建‘N×3’工作矩阵”要求,细化工程、项目、保护、创新、融资“五张清单”,健全项目服务、金融服务、工作调度、考核评价、人才工作“五项制度”,完善其余各县融通协同机制,切实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质效。

凝心聚力蓄“势”

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,根本在人,成败在干,每一名干部群众、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是“局内人”。市委广泛动员、积极号召、正确引导,在全市持续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、各方面争先进位的奋进态势。

落实省、市部署,必须躬身入局,引领示范,与市委一道共同努力,汇聚起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磅礴力量。一是引导党员干部担当。大力弘扬“解放思想、真抓实干”的风尚,破积弊、树新风,引导党员干部切实把状态提起来、标杆立起来、劲头鼓起来、本领强起来、作风实起来,为经济区建设提供作风保障。二是激励市场主体兴业。更好发挥广大民营企业家主力军的作用,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,激励民营企业家乘势而上、借势发展,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投资忻州、发展忻州,切实树起企业家大展身手、投资兴业的风向标。三是凝聚社会力量共建。让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走进基层,在各类媒体网宣平台专题专栏宣传解读,不断拓展社会各界沟通联系渠道,听民意、纳民谏、汇民智、聚民力,迅速掀起共建共享新热潮。

 〔作者系省校(院)第17期省管领导干部读书班学员,忻州市委常委、秘书长、统战部部长〕